12部门联手推出“16条”新政!青岛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业”
强市之道,首在得人。区域发展竞速,综合实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作为连通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信使”,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流机会,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局面,是以市场化手段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产业和有效载体。
3月23日上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 《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个“若干措施”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 从做大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市场化水平、促进融合创新发展、打造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的16条举措,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进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
作为赋能百业的“链点”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也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青岛此次推出16条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向加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定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态势。依托人力资源流动的高效配置,青岛也必将成为一片人才济济的沃土。
国家重视、各地争相布局
产业规模越做越大
说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大多数人印象中往往还是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等传统业态,但随着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从招聘、派遣、外包、高级人才寻访到人力资源培训、薪酬设计、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大数据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不断完备,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正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作为最早发展这一朝阳产业的城市之一,上海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开办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悠久的历史沿革,也让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不仅有着相对完善的行业政策体系,更有实用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3890亿元,包括三家世界500强、五大猎头公司、国有大型综合服务机构等在内的2278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这里集聚,3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现代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加快融合,专业服务能级显著提升,满足不同人才层次需求的完备产业链已经成型。
与上海毗邻的宁波,也是最早开始重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城市之一。依托“人力资源+资本+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宁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网络招聘会服务、劳务派遣服务和猎头服务更是已成为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业业态增长的“三驾马车”。宁波人社部门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宁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总产值为881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289.69%,相比2019年增长32.91%,已成为拉动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去年,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作为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城市之一,重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近年来不断强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川渝贵等相邻省市搭建便捷高效的用工信息平台,拓宽用工需求发布渠道,共同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繁荣。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服务的现代服务业重要门类,对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认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同。
去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 《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实行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明确到2025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培育50家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
在国家“动员令”下,不少城市也已经加紧谋划部署。今年1月末,上海市人社局等五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本月初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每两年评选一次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骨干企业,对获评企业按照8万元/家的标准给予奖励;对新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高给予50万元的落户奖励;对帮助本市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符合要求的可分别给予1000元/人、1500元/人标准的职业介绍补贴……
青岛起步早发展快
规上机构达274家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青岛的发展也颇具历史传承。
“青岛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起步很早,算是国内领先的一批。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资企业进驻青岛,也将归属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入青岛。”中国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盖婧说,“慢慢地,服务于外资企业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推广复制到青岛本土企业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青岛也逐步得到更多企业主和职场人的认同。”
有产业历史传承,更有行业发展的迫切性。从青岛产业转型发展角度看,产业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人才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而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帮助产业招揽优质人才资源、做大人才规模、助力人才队伍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作为增加增长点注入新动能的新生力量,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极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机构)共有2668家,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274家,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64.82亿元,同比增长29%。
其中,位于市北区的 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我市首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7年11月开园至今,已累计入驻万宝盛华、智联招聘、上海外服、华夏基石、锐仕方达等知名企业95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引进高端人才800多名,为全市配置就业岗位5万余个,为数十万名员工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成功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青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是 山东省首个人力资源行业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除上述这个园区外,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也获批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上合(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度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全面开展招商;城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初步建立起“一中心、多园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些园区目前已吸引万宝盛华、上海外服、智联招聘、锐仕方达等100余家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近122亿元,完成税收6.78亿元。
依托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业务向新兴业态发展,发挥万宝盛华、锐仕方达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势资源为“链点”,扩展人力资源服务版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围绕高端新兴产业, 青岛重点布局猎头服务、培训服务、外包服务、国际咨询服务等赛道,业务范围逐步向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全覆盖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RCEP15个成员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也逐步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市场活力提升的动力源、新增就业的容纳器。
“五大工程”全面发力
最高奖补400万元
尽管人力资源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前景看好,但青岛与全国一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存在着总体偏小偏弱、服务形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
上海外服集团董事长李栋曾用“缺乏”“短缺”“失衡”三个词总结目前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他认为,当前,市场在科技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短缺实用技能创新型人才,面对结构调整、产业更替,也显现出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
为克服这些发展劣势,青岛12个部门联手制定并发布了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16条”,围绕做大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市场化水平、促进融合创新发展、打造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实施“五大工程”,奖补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凸显“真情实意”。
——实施产值倍增工程。
实施上市培育计划,加快实现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零的突破,对进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20万元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对拟上市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累计最高400万元补助;实施领军扶持计划,遴选激励一批领军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领办人50万元至100万元奖励;实施重点引进计划,每年遴选激励一批新落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人,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奖励;实施强基激励计划,对纳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每年新增营业收入最高给予单个企业30万元奖励。
——实施转型升级工程。
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建科技型企业,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15万元奖励,对再次通过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励;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对保障劳动用工、招才引智等贡献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对获评国家、省、市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奖励。
——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加快提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水平。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偿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项目;鼓励招引产业高端人才,对全职引进规定范围内优秀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高补贴50万元;支持创建招才引智平台,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建青岛市人才驿站、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自主举办引才聚才活动,根据绩效给予一定奖补。
——实施创新发展工程。
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搭建平台集聚发展,对认定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举办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博览会、项目路演、展示推介、交易洽谈、供需对接交流会等活动,每个项目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鼓励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园区),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实施骨干人才职业发展计划;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支持行业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评选,评选结果作为参评青岛行业拔尖人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重要参考;建立行业发展智库;实施领军人才挂职培养计划,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到头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挂职;实施突贡人才服务保障计划,对“青岛市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人聘为“青岛引才大使”,对符合条件的领办人,为其颁发《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
站在全市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城市能级跃升离不开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撑。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市场化手段加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造就一流人才队伍,才能塑强筑牢城市“软实力”优势,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16条”扶持新政加持下,青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将不断迈向新台阶,为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释放出更多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