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北森是一家人力资源科技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iTalentX,为客户提供云端HR软件、人才管理技术和平台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北森已经帮助超过6000家的中大型企业获得业务提升,其中包括80%的中国500强企业。每天,有超过15万的HR和2000万的企业员工在使用iTalentX。
主要业务:HR Saas 及人才管理平台
总部所在地:中国 北京
创立时间:2002年
上市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9669
品牌故事:
北森的联合创始人王朝晖1997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化工系,同年考取协和医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因志趣与专业方向不符,1999年退学。2002年,王朝晖与高中同学纪伟国共同创立北森,开始专注于对“人”的研究。纪伟国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获机械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同济大学与法国ENPC合作的MBA硕士学位。
北森的发展从人才测评开始,王朝晖回忆,他翻阅《道德经》看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觉得“无论是这个行业还是我们公司,当时都像小草一样,我们要长成合抱之木,行业要长成森林。”公司名“北森”便由此而来。
王朝晖(左);纪伟国(中)
2003年起,北森将传统的线下测评在线化,开创了人才测评的新应用,将测评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选拔过程。至2008年,北森已确立了中国人才测评市场的领先地位。同年,王朝晖提出“要把人才装入企业电脑”,北森把人才测评、素质模型、云计算等多年积累的技术融入一体,启动一体化人才管理平台(ITM)的开发。北森成为中国最大的人才管理与测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国人才管理行业的先行者。
北森人才管理产品
2010年,北森着手构建了中国第一个人才管理云计算平台——iTalent,成功完成了北森的战略转型,确定了一体化HR SaaS战略,专注于开发及提供云端HCM解决方案,北森招聘云、继任云和绩效云等产品相继发布,开启了北森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2014年,北森就坚定的选择了大客户的路径,且笃定PaaS能力才是服务大客户的核心。彼时,中国的大多数SaaS公司都出于更好做标准化的考量,选择锚定中小企业市场,直到2016年,大家才逐渐达成中国SaaS要做的是大客户的共识。北森认为,几乎没有一家SaaS公司可以在自己产品中抽离出一个PaaS平台来,国外知名的SaaS企业都是最开始就从PaaS做起的*。
注:PaaS是(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的缩写,指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而通过网络进行程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此二者连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一起,被称为云计算时代的三种服务模式。
2015年,经过多次迭代的北森系列云产品,已经愈发成熟,并牢牢占据国内HR SaaS供应商的头部企业。2015年7月,北森就已经发布了第一款定位于HR场景的PaaS平台——Beisen Cloud。
2020年,北森通过“森云计划”向客户开放PaaS平台能力。同时北森也没有停止在SaaS端的持续发力,同年北森发布了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 iTalentX(至2022.10已迭代至iTalentX6.0)。
北森一体化HR SaaS产品
2021年秋季的产品发布会上,北森低代码PaaS平台首次以“北森鲁班”的名字亮相,并上线行业化预制中心,一方面在平台层为客户预制各种场景解决方案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开始将更多的产品集成方案向客户开放。
北森鲁班低代码PaaS平台
北森产品全景图
融资历史:
北森控股曾于2016年4月5日至2018年4月27日在新三板挂牌,代码为836393(后于2018年4月27日从新三板摘牌)。
至IPO前,北森经历了8轮融资,募得资金约4.5亿美元。
4月13日,北森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北森控股/北森,股票代码:9669.HK。成为“中国HR SaaS第一股”。发行价格为29.70港元/股,每手200股,最多募资2.39亿港元。
由于数字化浪潮和疫情影响,中国市场对SaaS商业模式的适应周期大大缩短,北森也顺势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走在行业前列的北森,公司毛利率表现亮眼。不过,北森坚持将每年营收的25%甚至更高比例投入研发,导致公司在报告期内分别产生净亏损6.9亿元、12.67亿元、9.4亿元及8.22亿元,并可能于日后继续产生净亏损。如何摆脱亏损,使公司走上盈利正轨,是北森IPO后面临的棘手问题。